在艰难的抗战中,中国军队与日寇爆发了数万次大大小小的战役,其中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就有22次。
兰封会战只是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中间的一个支线战役。但它的影响却极为深远。
它不仅体现了中日军队实力的差距,暴露了国民党军队的巨大漏洞,也反映出了中国军队的抗日意志。而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,酿成的惨剧,更是让这次战役登上了教科书。
兰封失守后,总指挥薛岳大怒,正要将第27军军长桂永清正法,以儆效尤,却无奈于桂永清的来头太大,于是,其下属88师师长龙慕韩稀里糊涂成了替死鬼,也许,这才是真正的“千古笑柄”。
兰封会战成千古笑柄
1938年5月12日,在结束徐州会战后,日军土肥原贤二率领第14师团一路狂奔,渡过黄河。
三天后,抵达商丘内黄集,将陇海铁路切断,同时也堵死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回师郑州的退路,为下一步发起对开封、郑州,甚至武汉的进攻作准备。
日本华北方面军给第14师团下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切断铁路的成果,然后再伺机向归德方向行动。不过,在华做了30年间谍的土肥原自信心爆棚,他将上司命令搁置一旁,不等其他日军前来汇合,就指挥手下2万余名日军,直取兰封。
国民党最高指挥部洞察到了日军的战略意图,决定在兰封组织一次会战,在内黄、仪封、民权之间,消灭孤军深入的土肥原师团。
兰封即为现在的兰考县,西临开封,北拒黄河,同时还有“鲁西南门户”之称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如果兰封失守,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将在平原上横冲直撞。
势不可挡,郑州、开封将无险可依,西安,襄樊等要地也随之岌岌可危。日军不仅可以对大后方四川造成威胁,还可以南下,与沿长江北上的日军夹击武汉。
因此,兰封会战事关整个抗战大局,不容有失,蒋介石亲自坐镇郑州,召开高级军事会议,调集了14个师,共计15万人的“精锐”部队,决心守住黄河最后一道防线。
这些部队包括桂永清的第27军,李汉魂的第64军,宋希濂的第71军,俞济时第74军,黄杰的第8军等部队,就连刚组建不久,还没完成磨合的坦克营都派了上来。
这几乎是蒋介石当时最好的家底了。整个会战由薛岳出任第1战区前敌总指挥。薛岳是广东韶关人,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,国民党著名将领,因作战勇猛,有“老虎仔”之称。
按照薛岳的部署,第27军、第71军等部队为西路军,由桂永清指挥,由兰封东进。
与李汉魂指挥的东路军,孙桐萱指挥的北路军,分三路围攻土肥原师团,力图全歼日寇。
桂永清,江西省贵溪县人,黄埔军校毕业,后去德国步兵学校进修一年,他率领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在淞沪会战、南京保卫战中表现十分出色。因而,深得蒋介石的信任。
5月21日,兰封会战打响,王耀武的第51师向马庄寨的六千多名日军了攻击,沈发藻的第87师对仪封的日军开火。
国军的开局还不错,很快就击溃了日军。日军狼狈逃窜至杨堌集、东岗头等地。国军穷追不舍,歼灭了上千名日军。
日军见势不妙,主力部队朝兰封方向疯狂逃窜。而负责防守兰封正是桂永清指挥的西路军。在这里布防的不仅有第36师、46师、61师、78师、88师、106师等优势兵力,还有邱清泉亲自指挥的坦克营。
同时,国军在兰封构筑了坚固的工事,何况还是以逸待劳,收拾这些西逃的败军应该是手到擒来之事。然而,桂永清还是低估了土肥原的实力,日军困兽犹斗,对防守兰封外围的第46师、61师发起猛烈的进攻。
国民党方面的情报也出现了偏差,原以为土肥原师团是一支杂牌部队,其实这支日军拥有5个联队的步兵,4个联队的炮兵,加上骑兵联队和装甲兵联队,其武器装备远超国军。
在日军炮火的攻击下,马集、孟郊集很快失守,坦克营与步兵毫无默契,也被打得溃不成军。桂永清见状命令第27军主力后撤至杞县,日军轻松地占领了兰封西边的要地,包括陇海铁路的罗王车站。
桂永清此时乱了方寸,他不仅没有组织队伍进行反攻,反而命令第88师长龙慕韩率领一个旅防守兰封城,沈克的第106师则撤出兰封退守柿园。
龙慕韩见桂永清及主力部队都已经逃跑了,日军正在气势汹汹地加紧准备进攻兰封,他心中的斗志顿然抛到了九霄云外。
龙慕韩愤愤不平地心想:“自己这一个旅肯定不是日军的对手,凭什么要让我们当炮灰?”
5月23日,龙慕韩竟然趁着夜色带着队伍从兰封逃跑了!
第二天清晨,日军发起进攻,没想到兰封竟然成了一座空城。土肥原大喜过望,日军兵不血刃,大摇大摆地入了城。狡猾的土肥原知道自己已经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之中。
于是,他命令部队固守兰封城,等待援军。国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及工事,竟然成了土肥原的保命堡垒。日军围绕兰封,在周边罗王寨、曲兴集等黄河南岸布置阵地,彻底中断了陇海铁路。
由于桂永清的轻敌怯战,国军这几天来的进攻势头戛然而止,这给了兴致勃勃的蒋介石当头浇了一盆冷水。蒋介石勃然大怒,他严令薛岳迅速组织反攻,限令在26日晨全歼土肥原师团。并警告将严惩畏敌不前、攻击不力者!
5月25日晨,由胡宗南、俞济时等部组成的第1兵团向日军发起了强攻。
桂永清心中有愧,也率领第106师、46师、61师向三义寨的日军发起反攻。
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,李汉魂指挥第74军收复了罗王车站,宋希濂的第71军也是全军用命,攻克了兰封城。而桂永清攻击三义寨战的战斗却并不太顺利,只是清理了一些外围据点。
虽然收复了兰封城,,陇海铁路得以暂时通车,但离最初全歼土肥原师团的目标仍差距甚远。蒋介石软硬兼施,频频给前线发电报督战。可是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,土肥原的拼命坚守终于等来了援军。
前来增援的日军第16师团是一个加强师团,它增配了2个旅团和上百辆坦克,真实人数超过2个普通师团,综合实力极为强悍。日军华北总部同时命令第5师团、10师团、114师团全速向开封、郑州方向进军。
日军的空军也开始参战和投送补给,而国军因为陇海线中断,重型装备无法补充到前线战场,双方在战场上的实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发生了逆转。
日军第16师团采取了“围魏救赵”的策略,其主力部队直扑商丘,5月23日,日军包围了砀山,砀山守将柏辉章弃城而逃。两天后,日军向商丘发起进攻。商丘事关兰封会战的成败。
国民党方面不得不从汤恩伯、黄杰、孙桐萱的部队中抽调人马死守商丘。
此时,被围困在三义寨的土肥原师团压力大减,5月28日,土肥原趁势发起了反击。没想到,本该一雪前耻的桂永清又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,全军再次发生了溃败。
桂永清命令部队向杨堌集与红庙的结合部转移,慌乱之间,武器弹药丢了一地。收到程潜的电报后,蒋介石气得破口大骂,在回电中直呼这是“千古笑柄”。
负责守卫商丘城的最高指挥官黄杰逃起跑来,也毫不比桂永清有丝毫逊色。黄杰率第40师、24师从战场上撤退,商丘守军仅剩下了187师。
5月28日同一天,日军第16师团攻入商丘,187师师长彭林生仅抵抗了一天,就撤出了商丘。
商丘的沦陷,意味着薛岳兵团将受到日军第14师团、第16师团的左右夹击,不仅战前消灭第14师团的战略设想成为了泡影,就连自身的安危都成了问题。至此,国军在兰封会战中彻底失败。
桂永清幸运逃过一劫
战后,蒋介石怒气未消,亲自撤了在商丘怯战的黄杰、彭林生等人的职务。严令薛岳清查兰封会战中的责任人,必须要杀一儆百。
将整个战役梳理下来,大多数国军官兵还是英勇顽强,拼死血战的,也一度取得了不少的战果。如果不是桂永清,黄杰,龙慕韩之流的将领抗命怯战、畏敌逃跑,战局很可能会改写。
而这些庸将中,罪魁祸首毫无疑问就是桂永清。正是他在兰封不肯打硬仗,为保存实力,撤出主力,让败退的土肥原师团占据了坚固的兰封城,赢得了喘息之机。
在围攻三义寨时,本是桂永清戴罪立功的好机会。然而,他不仅在进攻上不卖力。
反而在土肥原师团反攻时,再次后撤,留下一大道口子,让薛岳兵团背腹受敌。可以说,正是桂永清的昏庸无能,坑惨了薛岳,对战争失利负有直接责任。
薛岳及众多爱国将领对桂永清这种贪生怕死之辈,自然是深恶痛绝。
正当薛岳要将桂永清的名单上报给老蒋,定其死罪,以正军纪之时。他忽然想到了桂永清的后台,心中顿时犹豫了起来。
作为在国民党内部混迹多年的元老,薛岳对其中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大致是了解的。原来,桂永清正是国民党大佬何应钦的侄女婿。
早在1925年9月,黄埔学生军东征时,桂永清趁着在淡水搜索敌人,借机在一家当铺中顺手牵羊,捎走了不少值钱的物品。被同学举报后,蒋介石下达了枪毙桂永清的命令,幸亏其朋友请来了何应钦说情,这才救了他一条小命。
桂永清能说会道,与国民党高层的许多人关系都不错,尤其与陈诚交情颇深。
桂永清背后的这些大佬,薛岳自认为一个也惹不起,就算将枪毙桂永清的决定上报,老蒋也不会批,反而弄得自己里外不是人。
薛岳思考再三,长叹一声后,提笔将桂永清的名字改成了龙慕寒。
让龙慕寒来担这个责任,也不是毫无道理,毕竟兰封就是在他手上丢失的,虽然是桂永清让他孤军守城,但如果他拼死一战,本可以名垂青史的,可惜的是,他同样选择了弃城而逃。
蒋介石很快就批复了薛岳的报告,桂永清被撤职查办,而龙慕寒则被押赴武汉枪决。
龙慕寒临死前大骂一些人不讲良心,可惜已经无力回天。龙慕寒也成了黄埔嫡系中第一个被枪毙的高级军官。
桂永清因过硬的后台而逃过了一劫。国民党败退台湾后,桂永清竟然东山再起,出任伪“海军总司令”、“参谋总长”等要职。
后被人举报大肆贪污的丑事,于1954年4月12日在台北家中自杀身亡。蒋介石为了掩饰他用人失察的尴尬,不仅封锁了消息,还追授桂永清为一级上将。
花园口掘堤成为耻辱
兰封失守,日军直逼开封、郑州,尽管沿途国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,但在日军机械化大部队的攻击下,纷纷败退下来。开封沦陷后,为了避免数10万国军被日军包围,蒋介石命令大部队南撤,向武汉转移。
可日军哪肯放弃这大好时机,在后面是一路穷追。
可是,国军的行进速度明显不如日军,就在全军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,蒋介石下达了掘开花园口黄河大堤的命令。
6月9日,随着剧烈的爆炸声响起,黄河水咆哮而下,下游顿时成为了一片汪洋。国民党的掘堤行为,虽然迟滞了日军对郑州的进攻,为国民党大军向武汉转移,准备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。
但也给黄泛区的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。据统计,河南、安徽以及江苏的44个县市成为了重灾区,85万无辜百姓在洪水中死亡,无家可归的人更是不计其数。而这一切,与桂永清、龙慕寒之流的失职行为有着直接的关联。
中原抗战形势在兰封会战失败后,发生了重大变化,后人对此有着许多的研究和反思。
解放战争后期,薛岳被解放军从海南赶回了台湾。赋闲的薛岳对当年的失败有了更多的心得。他认为战争失利的根源并不在于龙慕寒等人。
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,部分人马心怀鬼胎、不肯用命才是主因。而导致这一切的源头正是蒋介石的独断专行和任人唯亲。
1998年5月3日,103岁的薛岳在台北病逝。在临终前的日子里,他曾对家人谈到过对蒋介石的看法:“宁用奴才,不用人才”。这也许才是他对兰封失守最精辟的战后总结吧!
蒋介石薛岳日军兰封桂永清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